: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北方极端高温 南方多地大到暴雨!南北方环流异常分布 专家:未来5年出现最热年概率超八成

北方极端高温 南方多地大到暴雨!南北方环流异常分布 专家:未来5年出现最热年概率超八成

南方暴雨不断,北方骄阳似火。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极端天气令人心焦。

中央气象台6月19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暴雨黄色预警。预计6月19日白天,新疆沿天山地区、陕西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北京中东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辽宁中西部以及广东中西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35℃至36℃高温天气,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区、陕西中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东南部、天津、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至39℃。

预计6月19日8时至20日8时,苏皖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湖南东部和南部、贵州中部、广西北部、广东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国家防总17日10时针对广东、湖南、江西3省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维持针对福建、广西、浙江、贵州4省份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和针对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4省份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近期,北方高温频现,原因是什么?随着全球变暖,未来极端气候的频率是否会越来越高?今年下半年,全球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这会对我国气候造成怎样的影响?带着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原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进行了独家专访。

2023年是最热一年,今年高温强度更大

今年初夏以来,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炙烤。国际权威气候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5月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5月”。

我国也是如此。近日,我国北方高温天气持续发展。截至6月14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共有169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高温阈值,1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历史极值,22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近5年来全国历次高温天气过程第5强,影响京津冀鲁豫皖苏晋陕九省市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3.8亿人,其中单站最高气温出现在河南温县(6月13日,43.4℃)。

世界气象组织曾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今年高温天气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造成北方高温频现的原因是什么?

朱定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北方地区出现较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过程,主要是较为稳定少动的大陆高压脊的发展所引起的,在这样的天气系统控制下,高空为偏北气流,当地云雨减少,太阳辐射强,加上空气湿度小,白天辐射增温效应明显,由此产生了气温的持续升高。

朱定真进一步表示,今年大范围高温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以及厄尔尼诺助推等多重原因造成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气环流异常,表现出高温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日数增加。“特别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持续时间的异常变化造成的。”

“比如副热带高压偏南,高温区域就会偏南,大陆高压范围大,高温区域就大。不过,不同年份高温异常的区域、出现时间、强度的区别,还是取决于影响当时当地的环流分布的不同。”朱定真说。

许小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气候规律,华北地区五六月份出现高温天气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主要受大陆暖高压的影响。“5至6月出现高温天气,从时间上看并不早。从以往的经验看,在这个季节,华北甚至整个黄淮一带都会受到暖高压控制。所以,我觉得从时间上来看应该算正常。但是今年高温的强度和范围确实比往年更强、更大。”

“热度”不减,未来5年出现最热年概率超八成

世界气象组织用于监测全球气温的6个主要国际数据集显示,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高出1.45℃(上下浮动约0.12℃);2023年6月至12月,全球气温每月都创下新纪录,且7月和8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个月。

2024年是否会打破去年纪录?未来,全球气温会不会越来越高?

对此,朱定真表示,未来5年,也就是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至1.9℃,这期间至少有一年超过2023年成为最热年份的可能性为86%。

朱定真进一步表示,即便在2020—2023年连续出现三次拉尼娜事件的情况下,应该偏冷的趋势依然没有阻挡住全球变暖的脚步。这应该是再次提醒我们,全球变暖趋势不可逆的可能性在增加,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9℃的可能性同样在增加,除非全球团结一致,采取切实有力减缓措施,尽快踩刹车。

许小峰则表示,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气候变暖。从目前来看,全球增温还没有见顶。大气层就像地表上盖的“被子”,温室气体增多,“被子”就不断加厚,造成热量累积。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将盖在地球上的“被子”变薄。

“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就是一个主要途径。”许小峰进一步向记者表示,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增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加热地表后,热量不能顺畅排出,就会造成累积效应。所以,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没有实现,大气中温室气体还在增加,全球气温见顶的时刻就还没有到来。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全国区域高温过程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1981至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3.3次,2011至2020年增加至4.1次。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4.8天。

同时,平均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1981至1990年平均影响258站,2011至2020年间则平均影响328站。区域高温过程平均强度以每十年6.2%的速率增强(相对于1991至2020年平均强度)。

北方高温与南方暴雨并行,南北方环流出现异常分布

北方持续炙烤,南方多地却面临严峻的汛情。

水利部信息中心预测,6月13至19日,南方将有两次强降雨过程。受降雨影响,预计江西信江和赣江、福建闽江、浙江钱塘江、广西西江及支流桂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全球增温会造成极端天气频发。”许小峰表示,增温导致大气里的能量增加后,活跃度也在提升。各类天气的时空分布都会出现变化,风、雨,甚至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会出现变化。并不是说全球平均温度提高了一点,其他要素也跟着出现少量变化,全球增温是大尺度的平均状态发生了变化,反映的是大气的整体状态,具体到某一个区域,很可能表现出的就是极端天气气候的交替发生。

许小峰表示,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冷暖天气系统的异常变化,既可以导致暖气团加强,也可以造成冷暖空气同时活跃,引起强降雨发生。所以,温度的变化幅度在增加,导致降雨的分布强弱在变化,也会出现旱涝交替的现象。

朱定真解释,今年南方的持续暴雨,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稳定在华南沿海一带有关,5月底南海季风爆发后又增加了近期降雨的强度。与此同时,北方有些地区出现高温持续,蒸发量增加,加剧了旱情。“南北方的环流确实出现了与常年同期不一样的异常分布。”

朱定真进一步表示,不同年份,不同的大气环流造成某一个区域出现干旱、暴雨的极端天气,背后的原因多重且复杂,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气候变化能够引起的大气环流分布紊乱的条件也是极其复杂的,因为气候系统变化包含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冰冻圈的直接或者相互“微妙”的作用,其诱发的影响更不会每次只发生在某一个特定区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东部季风区降水总体偏多,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送走“偏暖”迎来“偏冷”,多久能降温?

根据国家标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自2023年5月开始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至2024年4月,确定已于5月结束。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中等,持续时间为12个月。

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近期演变特征以及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和统计模式预测,预计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总体维持中性状态,夏末秋初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的出现又会对我国气候造成怎样的影响?

许小峰认为,厄尔尼诺是海洋温度增高,拉尼娜现象则属于海洋温度出现了冷位相,这种冷位相出现以后,可能会对大气有降温作用,体现稳定的海洋系统对大气的影响。但拉尼娜只是一个因子,它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还需要看其他因素,需要进一步观察。

“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许小峰说,比如尽管厄尔尼诺5月份已经结束,但对其滞后效应仍需关注,如6月以来的大范围异常高温天气,依然不排除其后续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对今年的气候异常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朱定真表示,目前拉尼娜还没有形成,它的影响还有待观察。需要指出的是,拉尼娜事件出现,虽然是相关海区的海温与厄尔尼诺的“偏暖”相反,是“偏冷”,但是具体体现在天气的影响上并不是简单的“反厄尔尼诺”分布。

朱定真进一步表示,从统计资料上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并不总是接连出现的,还会有“正常”年份夹在中间。今年是厄尔尼诺结束接着转拉尼娜,所以影响的复杂性更为突出,需要特别关注。国家气候中心已经作了“气候年景偏差”的预测,也是有这方面原因。

对于未来的气候特征,朱定真认为,目前的事实和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包括旱、涝)常态化的趋势正逐渐形成,意味着包括旱、涝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将增加。“我们确实需要立即行动起来,从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应对预案、公众科普等方面开展工作,尽量‘御敌’于成灾之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北方极端高温,南方多地大到暴雨!南北方环流异常分布,专家:未来5年出现最热年概率超八成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