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储备豆拍卖“改战术” 现货豆受助“跑得欢” [打印本页]

作者: 龙听    时间: 2020-6-29 08:38     标题: 储备豆拍卖“改战术” 现货豆受助“跑得欢”

中储粮油脂公司第二轮拍卖改变“战术”,采取少投量、分区域轮拍的“策略”,使得参拍主体在“半饱”状态下情绪激昂,东北现货迅速跟涨,关内僵持的豆市受东北行情助推,价格也快速上行。

  继第一轮大豆拍卖之后,中储粮油脂公司第二轮拍卖于6月19日如期举行。由于中储粮油脂公司在拍卖“策略”上改变以往“战术”,采取少投量、轮次间实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布局,使得参拍竞价主体在“半饱”状态下情绪激昂。

  本轮投拍4.757万吨2017年产大豆,拍卖底价为4800元/吨,仅5分钟竞价时间,6个交易点豆源全部成交,最低成交价5170元/吨,最高成交价5270元/吨,均价5238元/吨;投拍量比上一轮减少1.2916万吨,而成交均价却高于上轮12元/吨。

  第二轮拍卖的前一天,第三轮拍卖信息即对外公示。6月23日(即本周二)继续组织一次性储备国产豆竞价销售,仍为2017年产大豆,投拍量为3.2613万吨,比第二轮减量1.4957万吨,这种快节奏的“车轮战”,因数量大幅下降,参拍主体依旧踊跃,成交价变动或不明显。

  受储备大豆拍卖价格影响,东北现货也迅速跟涨,而关内持续僵持的豆市受东北行情助推变得明显活跃,价格也快速上行。目前关内各地大豆价格明显进入上限,但豆源经过上周释放后进一步匮乏。目前,仅个别持豆较多的大商户仍有追涨欲望。

  本周后期,各地播后剩余的少量种源将会陆续向辖区网点输送,这也是关内最后“一碗粥”,因正处于涨势,许多空库的商户翘首企盼,一种“不祥兆头”即将来临。市场经历本轮快速补给,6月底或再次步入观望转化期,建议不要盲目高价抢购。

  竞拍情绪激昂

  东北“好景不长”

  东北大豆现货行情稳中趋弱,在即将迎来食品市场补库周期之际,储备豆拍卖超预期提前,令持货主体有点“惊慌”。储备豆拍卖改变了往年大批量投拍而出现过多流拍的状况,因为那样既拍不出好价钱,又搅乱了现货供需格局。

  从布局上看,第一期多在黑龙江,第二期重点放在内蒙古,第三期折返黑龙江,并把重点放在与之前不同的区域。这种方式既缓解了豆源匮乏压力,又给参拍主体留足了转化时间;“轮次间”让参拍主体只吃“半饱”,投放量一次次下降,激励竞价向上。但在高拍难以实现利润的状态下,参拍主体高昂的情绪或难持续。

  6月19日拍卖的4.757万吨豆源,黑龙江巴彦三个粮库成交量分别为5685吨、5855吨、5460吨,成交价分别为5200元/吨、5270元/吨、5240元/吨;内蒙古占本轮拍卖量“大头”,鄂伦春自治旗为1.557万吨,成交价为本轮最低5170元/吨,而呼伦贝尔两个库点各占7500吨,以5260元/吨和5270元/吨成交。拍卖平均价为5238元/吨,溢出拍卖价438元/吨。

  6月23日拍卖豆源,标的储存分布在桦南粮库5216吨,克东国家粮食储备库9605吨,嫩江直属库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1.06万吨,嫩江墨尔根直属库7192吨,合计总量3.2613万吨。

  东北大豆现货市场受已拍卖的陈粮价格影响,连日来,持有少量豆源的贸易商已把之前5200~5300元/吨的商品豆主流报价,提升到5360~5400元/吨;而拍卖的陈粮按均价计算,加工成现货商品规格的成本价则在5400元/吨。由于较大的需求主体蛋白企业仍处于半加工状态,各企业库存还能维系一定时间,生产的成品效益接近倒挂,因此,各企业进一步观望。豆制品加工市场在东北价格快速跟涨后,积极倾向于选择关内大豆补库,加上进口各类豆源成为替代源,以及北京新发地出现疫情,天津、河北部分区域也进入紧张的防控状态,豆制品消耗受到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豆市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进入7月下旬,湖北即有小批量早熟豆上市,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市场观望。就东北现货行情而言,建议放弃过高的赌市心理,随着拍卖豆源不断流入贸易主体仓中,一旦相互竞争向市场抛售,其状况将会明显“失色”。

  东北涨价传导

  关内“龙腾虎跃”

  受储备大豆拍卖价格传导,关内地区刚由弱向好转变的豆市又被“泼油助燃”。东北豆与关内豆流入下游市场的价差缩小到极值后,销区市场已经把目光盯向河南、安徽,而该范围内在夏收期间已大批量抛售于销区,剩余的大户多是高价时抢购的豆源,经过上周消耗,各地均没有太多库存。许多经营商纷纷涌入山东嘉祥,很快把种子公司各类豆源以不同的价格发向市场。

  关内除江苏、湖北外,其他地区已无差价。同类质量商品豆主流装车价由上周初的5560~5600元/吨一路上行。截至上周末,各区域主流装车价均为5760~5800元/吨,漯河个别商户仍持有2000多吨货源,在前期价格上涨时,由于其超前报价6100元/吨被滞留至今,上周该商户再次超前向欲购商户报价5900元/吨。

  经过本轮大幅上涨后,河南、安徽、山东产区大豆流入下游市场后,与东北现行大豆相比,价差已拉大到280~320元/吨(前期最低时仅80~120元/吨),已接近常年价差300~400元/吨。关内大豆现货价格已经进入临界期,继续上行已较困难。

  本周中期,各地豆农播后剩余的种源将陆续流入辖区收购网点,余量虽然不多,但经过本轮市场集中补库后,加上南北产区价差扩大,市场即便有小量缺口,在选择时关内已失去之前的价格优势,未来食品加工原料的取舍则会体现南北“平分蛋糕”的势头。建议关内各地经营商尽快停止追涨,在余下的种源收购时,不要因空仓而抬价哄抢,高价抢到手后,有可能再次“吆喝着”低价抛售。

  南北产区共振

  销区“再陷被动”

  南方前期多轮强降雨,大面积蔬菜遭遇水毁。受灾区域副食品和蔬菜供应明显减量,价格大幅上涨,豆制品需求明显改观。豆制品加工量提升,打破了之前持续僵持的局面,市场经营商刚进入补库状态,未曾想储备“放粮”不但没有让产区价格适当下调,反而呈越拍越高趋势。而河南、安徽经营商反应敏捷,很快拉动各区域价格上涨。前期留给销区经营商较多选择空间,经营商却持续观望,最终只有再次被动接受产区价格。

  由于南北产区大豆现行价格让销区经营商利润变窄,加工商成本扩大,部分小型加工企业和作坊会更进一步增加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用量,安徽淮南、五河等地涌现出一批专营进口大豆的经营户。经营量较大的商户从4月至今已向市场销售5000~6000吨转基因大豆,中小商户也在2000~3000吨之间,远大于当地国产豆外销的2倍。

  目前,巴西、美湾转基因大豆筛后装车价仅3800~4000元/吨,与当地产大豆价格相差1800~2000元/吨,且这类经营商获取的利润远大于销售国产豆,加工商选择这类大豆加工,形成市场价格乱象,令采用国产豆为原料的加工主体无法生存。

  各类进口豆源成为豆制品加工替代源,扰乱市场需求预期,国产豆看似余量较小,在未来一段时间又有俄罗斯进口大豆从多个自贸港口大量入关,很大程度上会缓解供应紧缺,从而打压国产豆价格。产销区经营主体切勿见涨就赌,短期内不必过度心慌,近期多变的气候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7、8月份行情大逆转,出现向下的概率较大。




欢迎光临 龙听期货论坛 (http://qhlt.club/)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