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货程序化 | :期货程序化研究 | :期货量化学习 | :期货量化 |
返回列表 发帖

日本半导体的“昭和陷阱”

日本半导体的“昭和陷阱”

CV智识©
. I8 _% z4 A) B% V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CV智识(ID:CVAI2019) ,作者:杨健楷;编辑:张丽娟,头图来自东方IC8 k0 f$ U7 [" q; w7 D

- Q& v% _& E! J! J. \* f  g“股价和地价将会无限上涨的‘超现实’消失了,日本站在悲惨遭遇造就的废墟之中,终于从噩梦中醒了过来。”
5 l  M' U" _  I$ g. G( T
; D9 t8 l2 R: H2 ]; S5 c" ^& m日本半导体的惨败已是不争的事实。# v! A9 f- `: [

9 s) T" m4 T3 ~* Y. T* ~7 i" S% A  Q1 u2013年, 在NHK《日本制造反攻的剧本》节目中,日美贸易战期间负责与美国交涉的通产省官员表示:因为来自美国的压力, (通产省) 在推行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时遭遇阻力。在美国从日本那里照猫画虎,成立了Sematech (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 之后,美国半导体在1993年成功反超了日本。
( L0 M+ V$ V; C3 b4 w5 c' R# M* |) U& A% Y9 U) F- {
言下之意,日本半导体产业之衰败,是因为美国施压,日本的产业政策无法施展。
- j+ Q4 Q0 ^" b* T
, e2 D8 [- a( ~5 N! y: z但因为日美贸易摩擦而签署的日美半导体协议,早在1996年即失效。而根据经产省 (前身为通产省) 的统计数据,日本集成电路的出口额在日美贸易战后屡创新高,直到2007年之后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C* _5 Y$ H$ I& E+ H0 P
' H, @8 N2 v+ m# H近期,日韩之间聚焦于半导体的贸易之争,每日反转:“韩国国运迎来转折点”、“日本半导体隐忍数十年上演复仇大戏”、“日本才是隐形冠军”、“三星已在欧洲找到替代材料”…* A; _- q6 V0 X! v, A( y# o1 j

/ g' V/ u: z7 c5 z1 M不同于隔岸观火者的隔靴搔痒,日本产经学者对于本国半导体产业的衰败是痛心疾首的。5 w3 i. [# W; V1 L

/ q9 C1 u3 l& y& `日本学者汤之上隆在其《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中认为,日本的电子领域要重振雄风,就必须先老实承认自己“输了”。
1 o; {+ F1 N6 p/ U! @
  V. g5 m9 r5 [; _$ g2 G贸易摩擦“狼来了”的故事固然好听,但谋杀日本半导体的,就是日本自己。: f. V4 n: p, z: [
“昭和陷阱”' L4 A: U* l- J. Y. d& ]
从1971年英特尔发明1KB的DRAM,到日本在80年代中期超过美国,1986年占据80%的DRAM市场份额,英特尔退出DRAM竞争,日本半导体的称王之路只花了不到15年的时间。
! N* T: v0 k3 F% Q- t9 s1 [5 O
7 R, l, t; x' v6 Z. @* F模仿式创新和精密的质量管理,是日本DRAM产业在短时间内称王的法宝。+ J5 t' @$ f- J# g  ^" @; s
6 L9 w4 ]: c) l+ N/ G1 P$ @& {
DRAM本身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容易被后来者通过模仿来超越,尤其在DRAM刚发明的时候。, ^5 j) m- E- @
1 w- m9 o6 b0 d
英特尔在先后研发4KB、16KB、64KB的时候,反复遇到了被后来的模仿者侵占市场的问题,到了256KB产品,英特尔产品的市占率更是低至不到1%。无奈之下,英特尔停止了对1MB规格DRAM的研发,并于1985年从DRAM市场退出。
# a0 q* c& a# \  O5 h) @9 V8 b9 X
在日本企业扎堆以模仿攻破英特尔创新壁垒的时候,他们正身处大型机时代。大型机经久耐用且价值数亿日元的特性,决定了整机里面的DRAM也是必须高度可靠、耐久使用的。当时的大型机厂商,要求DRAM要有25年保质期。
! F$ K) z; K# ~& U2 ^5 |9 q: I0 `& k' H# X
日本半导体制造商也真的造出来了,为什么?因为美国人是他们的老师。. G! @& f. d: f2 `5 c$ n
6 d1 d3 @* f0 G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的时候,日本作为“亚洲工厂”为美国供应军火物资。为了达到军需品的质量标准,日本人认真学习了一位美国质量管理导师—戴明的著作。
/ A  d. b" e7 |' n& r6 y" r
3 }' ?6 ?# ]! |+ @( X7 P4 Q  F戴明的核心理念,是产品应该在生产的时候就避免出现瑕疵,而不是生产完了再找问题,这个生产理念没有获得美国人的认可,但是日本人一直遵循。; ~# g+ }9 @. U; o! V

) r. O& i. W# J1 l' `到了1980年,惠普公司表示,日本DRAM产品的良品率在验收测试中要高于美国。日本人师法美国人,模仿、研究了不到十年时间,就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DRAM产品,并供应给美国大型机厂商,将美国的DRAM同行冲击的一塌糊涂。
, q* L/ U4 ]4 v- J2 g
9 C+ u+ o. U& G- Y  w追求高质量产品的技术文化渗透到了日本半导体企业的血液,来自美国人的夸奖,也使他们开始相信“日本技术第一”的神话。对这个神话的信仰与践行,却悄然为日本半导体企业埋了一个不小的雷。( H$ M9 E$ `2 t3 ~" o- a

+ |1 ?: G5 X3 v4 C8 e当日本企业还在忙于追踪大型机、沉迷于25年保质期DRAM的时候,IBM在1981年发布了小型机IBM-PC。1982年,NEC推出了能够处理日文的PC-9800系列个人计算机,占据了日本一半的个人PC市场。
6 m4 \8 X1 F; p+ w; N( y
, R4 t7 e4 v$ c, c但日本封闭的PC产业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日文处理的技术壁垒在1990年被IBM攻破,90年代中后期,Windows系统的出现、海外廉价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摧毁了在封闭温室下生长的日本PC产业。
/ E% o) ^8 E  {5 _( A" ]: T& T1 P- C$ l0 @0 d' n
这对于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在即将到来的个人电脑时代,日本半导体企业失去了最后的筹码。0 f- Y7 Z6 Y" Q7 A/ B' q

. }' m0 }$ z$ a0 J包括NEC、日立、富士通等在内的日本制造业企业,都是垂直一体化的整合分工模式,他们同时生产半导体和整机。4 n2 J" e! F. A
& M; f- F5 v; e& y' O$ M0 G
除了日本的整机厂商,没有多少PC公司,愿意把日本人用25年保质期技术生产出来的昂贵DRAM装在自己的机子里面,因为个人电脑的寿命不过5年时间,也不需要多高的品质。
: ~% n- Q2 v4 U! b6 s6 d9 ^4 t; C6 w  c. A. G
身处大型机时代“技术最强”的神话之中,日本半导体企业远未醒悟。而在隔海相望的韩国,一家野心勃勃的企业正在偷师日本,而傲慢的日本人,却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 [1 r4 B$ w' Q/ @. z  `

5 k9 L; \+ c4 C3 y2 F/ Y1989年,平成年号启用,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掉在了“昭和陷阱”里,韩国人要追上来了。# {$ g' i5 W9 u+ ^; _" O; a" p
三星谍网
4 Z; ?' J* g# t9 i- G: {+ x( I4 e* _9 s3 R& F+ _
商业间谍案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 y5 l: P8 S, G  d
* f( b. D+ n3 k, O( H汤上之隆1987年进入日立成为半导体技术人员,在尔必达经历了日本DRAM产业的最后尝试,被迫于40岁提前退休后,他投身半导体产业研究。根据他自身的研究经历,他怀疑富士通有一些日本人在帮三星做事。
- _  L: Y7 x' P; j; z8 B7 l
  l) @0 r. a8 d8 k他发现,在前田和夫于2004年发表的半导体通俗著作中,竟然有他在Selete (由东芝、日立、NEC等成立的半导体民间联盟) 期间所写的内部保密材料。并且,引用的未经公开发表的内容相隔时间极短,前田和夫与汤之上隆也素不相识。* F& C* O: L+ w4 w  q
& G5 j) Y6 Z/ @/ b
汤之上隆怀疑,前田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快捷全面的搜集关涉半导体的保密信息,是因为他与其他一些日本半导体人士一样,其中包括富士通的高管,都是三星在日本组织成立的顾问团的一员。* t/ F  N' n  J0 I1 U

1 x. G% K7 |# A' W这个顾问团很有一些来头,并且在日本半导体界织就了一张神通广大的情报网。* O% q! X% Q) _1 v- e

3 J: }( G( D9 W. e8 T/ K三星DRAM大业的建立,和日本人有不少关系。1983年,三星接受夏普的技术转让,建立了DRAM一厂,初步尝到了甜头,但之后的二厂栽了跟头,因为成品率太差,建厂失败。到了三厂,三星花高价组建了一个由日本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好“让钱发挥作用”。90年代,三星还承接了NEC派过来的DRAM订单,学到了NEC先进的量产方法。( {8 c: H# w/ v! U

/ h/ c9 ]1 ]: a' e; b: U( K( M0 M日韩半导体界的“交流”由此十分频繁。6 k1 w7 _! t  z. R) R$ G
! }0 H& `: \  k. g
据传,在八九十年代周末由日本飞往首尔的班机中,坐满了日本的半导体工程师。汤之上隆猜测,一些灰色、甚至是黑色的情报交易,由日本的顾问团在中间暗箱撮合。而一条最新情报的标价,是一条100万日元。5 V, Q; R/ n. ?0 B9 k
- D8 V$ G1 ~) Y2 i0 `* R
对于日本半导体企业的最新情报,三星尤其热衷。1998年,日立的1GB规格DRAM正处于研发阶段,当时正在日立工作的汤之上隆便听说了试制样品落到了三星手里,而日立不过试制了十几个样品。6 C8 a& G+ Q7 \, F
7 b0 |, q% c8 ~0 Z2 o& l' G; q
日本顾问团只是三星庞大情报网的冰山一角,除了这种或灰或黑的情报交易,三星尤为注重市场调研,并网络相当数量的全球优秀人才以洞察市场先机。
; E% P! A, O/ W  b6 S4 I8 D9 w8 G+ @. f% F$ i3 E. l) k
三星与日本半导体企业市场调研人员的体量,相差有数十倍之巨。日常的数据统计,并非这些市场调研人员的首要工作。他们的主要职责,在于感知并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y9 X" w; ^7 n- h$ B% }) |2 L$ F3 V; C
" t) ?6 O' q1 |
一个市场调研专员被派到中国来,他要在中国住上一到两年,学会讲普通话、吃中国饭、了解中国人的喜好,做完了这些功课,再确定三星应该给中国人生产何种DRAM产品。1 m( ~( i6 z( A, x$ D1 C# Y
5 O- B! _* ^( i" {
要做到精准的需求预测,离不开天生的直觉,这种市场嗅觉无法经后天的教育培训得来。因而,即便是三星董事级别的高管,每年都需要不设顶薪,为公司物色一名这样的人才。毕竟,一个市场决策,可能直接决定了今后的资本开支计划,钱一花出去,就找不回来了。
$ ~$ D; F( B7 |; [  e$ N3 |# n/ l* U! {7 Z. s- |' O+ a
而在这些顶级人才进入公司后,迎接他们的是更残酷的竞争。一个惯例是,如果40岁还未当上部长,就必须从公司滚蛋。激烈的内部竞争,让身居高位之人都不可丝毫懈怠。
2 y5 h: a& z( g5 x% D9 S$ @9 D( C4 d, r( q
与之不同的是,在日本半导体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鄙视链是:研发、量产、市场,这种分工高下就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观念之根深蒂固,很难动摇。如果一个研发人员被调到了市场部门,那他一定认为自己没前途,要完蛋了。
9 x3 b- F4 y( M( {  E/ [3 W3 H4 Q4 z( Z! o2 e: y4 e4 c
除去分工高下之别,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人员在走向高位之后,便逐渐远离一线车间,不再了解最先进的技术,有如隐士一般。
5 D& ]6 e) r) n, Q
8 z! f' j" O7 Y这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每个职能口,实际上都被能力不逮之人所占据,有能力的普通职员,早早的就不干技术活儿了,当了领导,却又离市场太远,这便不能履行他在公司的领导职能。
' }0 ^% a, R' g! x0 l
0 P0 R6 `, b5 X7 K分工如此割裂,便可以解释为何日韩半导体企业之差距,会越拉越大。
- J0 L* a; [4 T, C: ?/ n
' R3 Q  B& }& `0 H) P- e  P' V在三星以其严密庞大的情报网偷师日本老师之技术产品、以优秀的市场调研团队把握电脑行业之变化、以廉价生产技术提供的DRAM冲击市场之际,日本半导体企业节节败退。
- I8 n& B  P. x: g
5 d% Z: X" q0 j0 `! h到了90年代末,各大日本半导体企业已无法承受DRAM业务带来的亏损,单个公司生产也不再具备规模经济。东芝、富士通、三菱退出竞争,日立和NEC分拆其业务,合并成立了尔必达。  d* u/ l8 d* B, \" a8 s1 R; Y
' G+ ]4 t/ {  t. k- {6 A
这是日本DRAM产业,也是日本半导体产业最后的希望所在。
* }) {  }( v* e( c$ ?最后一战
9 t5 y: }: Q) A8 o1 `4 ^, _2000年2月,正值职业生涯顶峰的汤之上隆毛遂自荐,自愿从日立借调至尔必达。一年时间,汤之上隆在尔必达内部日立与NEC的派系斗争中失败,随后被扫地出门。
- G9 b9 ~/ D9 g3 a) Q4 m% y% Q9 Q) [" q0 f' T! F
这一年的时间,使汤之上隆深刻的认识到日本半导体的短板。8 A, d8 r, N' U1 ^- v+ \0 o
4 K* x" N* G$ R2 F2 `) L  T( K
汤之上隆认为,日本DRAM产业被“团灭”,不是因为半导体制造商们造的DRAM质量不行、不够耐用,反而是因为日本的DRAM太好了,精益求精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9 i7 I6 o- Y0 Y5 E. O  B$ H0 O2 T+ [
从1999年底合并成立,到2012年破产被镁光收购,尔必达在这13年间一直没有掌握用低成本生产技术来制造廉价DRAM的方法。
6 C( D0 i) O; F& l" D! ]
0 I! ]6 j2 }' u& ~& Y5 ~7 F那么,尔必达的DRAM生产成本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8 n; R6 K+ r. y9 e& d
, b( r% R1 m+ F5 U/ m+ Q2 n  M
这得说到尔必达公司内部的三大派系。尔必达由日立、NEC合并而来,一开始分为两派,日立系擅长新技术研发,NEC系则擅长高成品率的量产。
, ]% z* q  c' {; Z( Y* X' B" @5 K& E. Y8 s$ j; a- T6 V, Q: D5 F+ }
后来公司招了三菱系的人进来,三菱在大型机DRAM时代垫底,因为技术不行、钱也不够,三菱系只好把竞争力放在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上,以依靠人的优势在低成本DRAM拼出一块市场。" c2 U1 I9 [0 y+ O" C

5 W1 B9 j; A2 e尔必达合并之初,日立系与NEC系打得不可开交。2002年11月,坂本幸雄就任新社长,日立系大败,NEC占领了包括研发、量产在内的重要地盘。: A! K7 E# ^5 e0 c1 L- R' W* k

# F' d' H6 n7 D: |; D1 a擅长量产的NEC系,分工极其细化。对于一个细分的技术口,NEC的技术人员是日立的3-5倍,是三菱的10倍。0 _& Z! Q) ]9 m  J6 \) q
+ W5 z# W6 O+ j# n* X- F
即便再小的领域,NEC系会做的十分彻底,工作量不减反增。对于一个技术,他们会对每个参数事无巨细的进行调整、观察,并拿出相当于日立10-20倍的晶圆数量进行实验。工作量如此之大,以至于NEC系的员工每日加班到凌晨,早上八点半按时上班,周末两天依旧加班。# i+ P  W, N* k" ?2 _3 p

- P# [) A3 i( }% V4 b/ Z为了达到DRAM的高成品率,尔必达延续了日本半导体企业昂贵的设备使用习惯。公司每道工序都设置了专用设备,用着同一台设备,尔必达的晶圆吞吐量只有三星的一半。
  q, L8 P5 k6 g; U
+ }. C7 P% P7 H& s1 a8 U因尔必达DRAM芯片面积稍大于三星,即便前者达到了98%的成品率,比三星要高15%,但生产出的每一片晶圆,能切割出来的DRAM芯片数量依旧是少于三星的。如此一来,分摊到每一个芯片上,尔必达的折旧成本相当于三星的两倍。
2 X' ^2 M; n) T' |! g9 \$ M# h
( X) A8 n7 ]/ O* D3 h7 |人员冗余、制造工序复杂、最大的成本项设备折旧成本高企,尔必达亏损度日。
7 q+ i/ Z2 P/ x
. `! q+ T* f# d. m7 N, p( I2005年,尔必达破天荒地实现了3%的营利润率,但三星的营业利润率为30%,两者之间差了十倍。对于尔必达来说,这3%的超低利润率,景气上升周期尚可勉力维持,一到金融危机DRAM量价双杀、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原本体质羸弱的企业会被瞬间击倒。
2 v/ P$ n# ^$ i1 _- i, b, O
- f% V( \- U- O) x当然,尔必达不是没有扭转命运的机会。
" Z! a7 n3 I% y
5 b5 g5 ]1 g  m5 i公司内部的三菱系员工,擅长集成统筹,他们的工作风格,是用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最经济地生产DRAM。这些三菱系地员工认为,NEC系所用的DRAM生产方法工序过多、检测过度,用最高的技术来生产PC用的DRAM,但实际上一台机子根本用不到这么好的DRAM。这个问题,也就是“质量过剩”。
5 X, f# Z: U4 ]# S% `' c" w7 r* D' C) t, ^7 z* r4 r
但是,三菱系在尔必达的存在感不强,他们也离不开日立系所长的新技术研发能力,而日立系早已被边缘化。被NEC系占据的尔必达,还一直停留在日本半导体“技术第一”的自满循环里面,无心于DRAM的低成本生产技术。# M- }6 e7 G( P' H1 C
  _1 q3 {7 }1 S6 }% T. C  n
不同于尔必达离散的战斗队伍和日益落后的生产方式,三星塑造的组织型态完全是面向PC时代的。! L4 t7 g( G  F) m0 G

2 j1 B7 W. o- M% B4 f5 l+ r为了实现经济有效地生产PC用DRAM,三星在“设备不变、工艺流程不变、工序不变”的理念支持下,以多个小组内部赛马的方式,同时推进四代产品。1 w' E+ G- w1 [' }

4 A) J4 F/ x7 u4 F- ]! D- D在三星内部,每个小组均以集成技术人员为主,他们更注重全局的成本优化,而非日式分工下的局部最优。这些小组在研发与量产之间来回替换,因而能够全盘考虑,更快、更低成本地生产出面积更小的DRAM。" c- b0 c0 r& L0 h
4 M' D' Q/ W3 b( ?6 n6 R8 e
尔必达鏖战13年,虽然一度回光返照,但最终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 m7 R: O9 W  V6 Z  S1 r: [9 m! V1 k. B& `% e% `
2012年,在公司破产的记者见面会上,尔必达社长坂本幸雄总结了破产的原因:DRAM价格下跌、“史无前例”的日元升值、东日本大地震、泰国洪灾…至于公司的技术水平,当然还是“很高”。
: v7 Y  m3 S- t; J, D# H$ `7 q* u6 X3 w* Y# Z
天灾由人祸,方可致不可恢复之悲剧。8 }7 W  U: |# `/ i6 W
无力回天?
: G. s: _, t0 l  J! S日本半导体的底子是很好的。DRAM虽已日暮西山,但是日企垂直一体化的分工模式下,转向fabless (无晶圆厂的纯设计模式) 和foundry (晶圆代工模式,承接众多设计商之订单) 也未为不可。
! d; }0 h/ T9 n5 a3 D7 k; P. c/ P
在退出DRAM领域后,大部分日企转向了SoC,做特定用途的专用集成电路 (ASIC) 。当时,日本官方还专门设立了Asuka计划,以支持13家日企成立的Selete技术协会参与这一转型。
' A4 {5 F" t- w' F9 W- G" n
0 ?* m% ^# Y( m. L& w3 v但令人震惊的是,日本经产省所起草的计划书,都不知道这个Asuka应该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而参与这一计划的13个日企也在和稀泥,对于要研发的SoC工艺技术,要么认为这个东西是落后的,要么认为不需要这个东西。
6 n' O' R4 ]3 S9 J! w, ~8 r
4 }. n  j2 k0 H; H就这样,数千亿日元的公款和研究经费就这样打了水漂,最后研发出来的技术派不上用场。
( _$ q0 l! Z7 J7 v, t' r0 A& d" f
/ f# b3 k& t9 S, u半导体全线溃败后的2013年,富士通公司表示,要把位于福岛县的半导体工厂改造为蔬菜生产基地。半导体工厂具备完善的水、空气和工序管理设施,可以说再合适不过。因为福岛该工厂具备无菌栽培的条件,据说一颗生菜能卖到400日元,是一般品种的3-4倍。$ X8 Z+ b$ |1 \9 A. W9 J- U
) _3 f; [( \% k( V5 m- [- _
为什么日本半导体产业迟迟没有找到他们的定位?4 I$ N1 N/ `0 z4 a
) `. a5 d2 m1 H; \  ?7 R
在汤之上隆看来,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败,不在泡沫经济,不在贸易摩擦,而在日本半导体陷入了后发创新者的窘境。他们把“创新”狭隘地当成先进技术、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却忽略了“低成本生产技术”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 @; ?8 T, M- T1 g
5 ^0 i! @& h8 ]! h+ {DRAM产业是一种极其容易通过模仿习得的产业,韩国人通过日本人卖给他们的生产设备,就可以学到部分日本DRAM的生产工艺。: h4 H) G6 d% G9 {& w! V4 b

+ h+ U. J+ [! N0 Z& l但是,在日本人的基础上,韩国人建立了异常强大的市场调研网络,和与时俱进的分工协作体系,从而在Wintel时代融入了全球的水平分工潮流,迅速壮大。
3 A" Z/ |& G6 N% I4 L4 O
& `# L# ]& Z0 R( J6 D, i- S6 P在美日贸易战后,日本有30年的时间来扭转半导体产业的局面,但是他们几乎是同时在DRAM、SoC和foundry这三个大方向上失去了战略高地,进而一步步跌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o/ ?1 h: c' Q/ j& M

- b  o' b* U" y4 c7 o1 K! t" q在大块肉被分食完毕之后,日本半导体在很难通过模仿习得、更多依赖经验传承的设备与化学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些细分领域能够带动的产值、就业不可与DRAM、SoC和foundry同日而语。, `- E, i: A, X5 R8 Z0 j) q7 g

0 y) Y; c& A. f& t1 |$ D. d当下,日韩半导体之战正酣,隔海观火无济于事。中国芯片大计,还当对日本半导体创新的“昭和陷阱”引以为戒。- X, z8 e4 v; W

& D" C* l0 v/ c& N0 y参考资料:
) o7 y( b  d+ `  A+ d. O; K/ a5 i, t) J: o: P  B8 V
1、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汤之上隆,机械工业出版社;. d/ m; Z! C9 V' r) d2 v; R

3 u/ p5 X: k, ]" H/ w& x  l7 w2、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西村吉雄,人民邮电出版社;* r  n9 v6 g2 }9 K+ u! w2 {
0 M3 ~  h1 N4 F7 ]3 B1 e. @
3、 战后日本经济史,野口悠纪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G; n6 f1 T' W& G% O7 q

+ f. a* f3 T3 z3 X本文来自微信公众 号:  CV智识(ID:CVAI2019) ,作者:杨健楷; 编辑:张丽娟
+ _" e9 [0 `* b  L# n/ L
  l/ T9 k' O4 S0 F4 B9 j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论坛官方微信、群(期货热点、量化探讨、开户与绑定实盘)
 
期货论坛 - 版权/免责声明   1.本站发布源码(包括函数、指标、策略等)均属开放源码,用意在于让使用者学习程序化语法撰写,使用者可以任意修改语法內容并调整参数。仅限用于个人学习使用,请勿转载、滥用,严禁私自连接实盘账户交易
  2.本站发布资讯(包括文章、视频、历史记录、教材、评论、资讯、交易方案等)均系转载自网络主流媒体,内容仅为作者当日个人观点,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不对该类信息或数据做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依靠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不对因使用本篇文章所诉信息或观点等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3.本站发布资源(包括书籍、杂志、文档、软件等)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仅供个人免费交流学习,不可用作商业用途,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4.龙听期货论坛原创文章属本网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龙听期货论坛”,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本论坛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时,请及时联系删除。联系方式:http://www.qhlt.cn/thread-262-1-1.html
如何访问权限为100/255贴子:/thread-37840-1-1.html;注册后仍无法回复:/thread-23-1-1.html;微信/QQ群:/thread-262-1-1.html;网盘链接失效解决办法:/thread-93307-1-1.html

返回列表